2024年1月29日 星期一

流感症狀一次看!分辨流感、感冒和確診的關鍵症狀差異

 2023/06/16 整理 / 游奕凱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感症狀比普通感冒來得強烈,如何分辨流感、感冒和新冠肺炎症狀差異?A型、B型流感有何不同?一表看懂流感症狀和傳染途徑,流感疫苗施打對象和照護一次掌握。
流感是什麼?分A型、B型?
流感就是所謂的流行性感冒,除了A、B型外還有C跟D兩種類型。但是C型流感症狀輕微,D型流感則是非常罕見,因此一般討論流感會以A型和B型為主。
A型流感在症狀上往往比B型嚴重,而A型、B型流感常常造成季節性大流行,也有人稱之為季節性流感。
流感症狀有哪些?
流感症狀跟感冒相去不遠,但不適的感覺會比感冒多一些。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
1.發燒
2.頭痛
3.流鼻水
4.咳嗽喉嚨痛
5.肌肉痠痛
6.疲勞
7.噁心
8.嘔吐和腹瀉
嬰幼兒流感的症狀?
嬰幼兒流感症狀與成人不同,且危險性不低,一旦出現以下幾種症狀父母務必要提高警覺。
1.食慾變差
2.發燒
3.缺乏活力、懶懶的
4.吸奶變得無力
流感症狀和感冒、新冠肺炎的差異?
流感和感冒症狀類似,而近年來在世界大流行造成恐慌的新冠肺炎其症狀也與前述兩者類似,但還是有少數的症狀差異能幫助我們簡單的辨別是哪種疾病。
流感疫苗誰可以打?
既然流感有致死的風險,那哪些人能打流感疫苗呢?其實絕大多數的人都能施打流感疫苗,只是有自費與公費的差別。
公費流感疫苗目前主要的施打對象包含以下幾類人。

1.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
2.65歲以上長者
3.安養、養護、長期照服機構的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
4.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
5.孕婦
6.具有潛在疾病的高風險慢性病人,包括19歲~64歲高風險慢性病人
7.BMI≧30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
8.6個月內嬰兒的父母
9.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
10.國小到高中職/五專一~三年級學生
11.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
12.50~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

不建議施打流感疫苗的人則有以下幾類。
1.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
2.發燒的病人
3.曾在施打疫苗後有出現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的人
4.懷孕的前3個月不適合施打流感疫苗,四個月後如有施打需求也需經由專業醫師評估
5.重大疾病病人,例如中風心臟病和嚴重感染的人
6.免疫機能不全的病人
7.雞蛋過敏,因為流感疫苗是由雞的胚胎培養而來,可能引起過敏反應

流感症狀如何緩解?
流感必然會帶來些許不適,有的症狀比較嚴重的人甚至會影響睡眠和生活品質,以下提供幾種方法有助於緩解流感的症狀。
1.多休息:休息就是最好的修復方式,待在家裡減少外出也能降低感染和傳染給他人的風險。
2.補充水分:喝水能預防脫水,還有助於改善發燒和乾咳的症狀。
攝取維他命C奇異果、柑橘類、花椰菜番茄都含有維他命C,補充這些食物有助於防止呼吸道感染和減輕症狀。
3.喝雞湯:雞湯對於流鼻水和鼻塞有很棒的緩解效果,在雞湯中加些,更可增強免疫力,加快痊癒。




治療多囊腎新藥物 健保有條件給付

 

41歲的王先生因為腰痛來看腎臟科門診,雖然臨床上許多腰痛是 自肌肉骨骼,為求謹慎還是安排了腹部超音波,他表示自己的母親是慢性腎臟病患者,而祖父生前曾經接受過血液透析治療,所以格外擔心自己的腎臟狀況。腎臟超音波發現王先生左右兩側腎臟皆長了許多囊泡,根據病史、年紀、和影像診斷,王先生是一位體顯性多囊腎患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徐萱竹主治醫師指出,多囊腎是一種跟家族遺傳性有關的腎臟疾病,其他大多數的慢性腎臟病是由於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等等所引發。單一偶發的良性水泡在臨床上很常見,多半是因為健檢才偶然發現,原則上每年追蹤腎功能,每三年追蹤一次腎臟超音波即可,不用過份緊張焦慮。但多囊腎的病人,腎功能會逐漸惡化,通常在50-60歲左右,必須開始接受血液透析,大約佔目前臺灣洗腎人口的5%。平常可能會因為大大小小的囊泡造成有高血壓、血尿、泌尿道感染和結石、腰痛等症狀。

傳統上對於多囊腎的治療是以控制血壓為主,行低蛋白、低鹽飲食,但沒有根治的方法,囊泡體積將隨時間日漸變大,腎功能逐漸變差。現在終於有新藥發明,Tolvaptan(身舒康,Samsca 15mg)有效減緩水泡生長的速度。這個藥品在臺灣已經上市了,以前用來治療特殊的低血鈉症,今年健保已經通過有條件的給付此藥物,這對發現病情逐漸惡化至慢性腎臟衰竭第三期,自體顯性多囊腎的患者來說,真是一個好消息、新希望!

為了給予病友們最先進最好的治療,本院陽明院區近日完成了藥品的採購,有這類疾病或是家族史的病友們可以善加利用,到腎臟科門診做檢查及評估,是否具有服用該藥物的適應症。使用時病患要遵從醫師指示,多補充水份,追蹤肝功能及尿酸濃度。

2024年1月28日 星期日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轉載於 William H.Philpott,M.D.  葉政秀譯
 https://www.dharmazen.org/X1Chinese/D32Health/H727.htm
 一、揭露阿茲海默症的實況
 以下是有關阿茲海默症之現況所做中肯之列舉,可供做此症之入門書,並提醒大家如何避免提早成為患者。迄2000年,全美國患有阿茲海默症之患者超過4百萬人。預估下一代會高達1千4百萬人。而現階段直接受到其影響的人估計已達2千萬人,甚至會波及到7千萬人。每年全美國光是治療阿茲海默症就已高達1000億美金以上。將來活到85歲的長者預估一半以上會患阿茲海默症。20%的阿茲海默症患者係基因遺傳的。
1.阿茲海默症可以避免甚至於中度的症狀仍可以加以延遲。早期確定症狀為治療和預防之要訣。
2.腦部愈大,愈能延遲癡呆過程之發展。
3. 阿茲海默症可能早在胎兒階段就已註定,而在數十年之後才時斷時續地發展。其發展很慢而且時有時無,完全看外在會致病的種種因素、個體的生理症狀和基因是否病變而定。
4. 阿茲海默症早期最顯著的症狀是短暫記憶的消失初期可能是極輕微而不自覺,也可能是患者自以為聰明而刻意地隱瞞。
5. 已發展為阿茲海默症多年的患者,其某些指紋紋路會改變,這可供準確地判定患此症。
6. 其他症狀發作2年嗅覺已先行消失,此種症狀極為緩和,因此患者往往多年之後還不自覺。
7. 聽力喪失是阿茲海默症患者比例最高的,而且比其他的症狀更早發生。所以也可供鑑定是否患有此症
 8.憂鬱也是早期的症狀癡呆的患者約50%會患憂鬱。不過也有阿茲海默症的患者,在確定為癡呆之前2年已有憂鬱之困擾。
 9.經診斷為癡呆症之後,存活率通常6-8年,不過也有不到2年就往生的。
10. 所有因癡呆症而往生者,70%是阿茲海默症。也有許多的癡呆症係屬於假性阿茲海默症,它往往是血管性的癡呆症。
11.低血糖的患者約有2倍的機會成為阿茲海默症的癡呆,因為腦細胞缺少製造能量和維持生命所需之糖。
12. 糖尿病人約有一半的會發展成阿茲海默症
13.揮之不去的心理壓力容易誘發阿茲海默症。
14. 長期服用神經醫學的抗組織胺藥鎮靜劑會導致阿茲海默症。
15. 長期服用胃藥,像Donnatal和Bentyl,在引發或至少會促進阿茲海默症上,扮演顯著的角色。
16. 電磁場已證明與導致阿茲海默症有所牽連。
17.露於各種的有機溶劑,像甲苯,也與導致阿茲海默症有所牽連。
18.許多抗發炎劑,由於可以消除腦內的發炎,以免腦細胞壞死而引起阿茲海默症,所以大約可以降低50-60%的風險。
19.帶狀匍行疹,因病毒引起而很痛苦的皮膚瘍腫,也會發展成類似阿茲海默症的癡呆。
 
 



 

2022年6月13日 星期一

預防大腸癌要攝取足夠的纖維質! 三招告訴你怎麼吃才會夠

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非水溶性
膳食纖維指的是植物中不易被消化的食物營養素,為植物的非澱粉多醣,包括纖維素、木質素、幾丁質﹙或稱甲殼質﹚、果膠、β葡聚糖、菊糖和低聚糖等,主要以可以溶於水與否,而分為水溶性膳食纖維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兩大類。
水溶性纖維包括:果膠、樹膠、黏質物、植物膠、海藻膠、寡醣等,主要存在於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蒟蒻等食物中。而非水溶性纖維有木質素、植物表皮質、半纖維素、幾丁質,主要存在於植物表皮質和未加工的麩質、全麥、穀物、豆類、根莖類、果皮等食物中。
膳食纖維好處多
水溶性纖維可以成為腸黏膜的營養,有助於益菌在體內存活及產生作用,即現在很風行的所謂增強免疫的作用。水溶性纖維膳食纖維包覆住醣類,可延長食物在腸內的停留時間、降低葡萄糖的吸收速度,所以進食後血糖不會急速上升,有利於控制血糖。而水溶性纖維和膽固醇作用,有包覆膽酸的作用,並促進它的排泄防止膽酸由人體腸肝循環中再度利用吸收,可以降低血脂肪,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非水溶性膳食纖維5成可以被細菌發酵,同時能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及糞便和腸的接觸面積,可以減少便秘發生,縮短糞便在腸道的時間,有助於減少大腸癌的發生。不過25克到35克的膳食纖維攝取量,僅是對健康的維持有幫助,如果要達到有助於對抗疾病,膳食纖維每天至少要吃到50克
注意4原則 提高膳食纖維攝取量
膳食纖維只存在於有細胞壁的生物,所以只有植物才有膳食纖維,包括我們的主食;例如糙米、薏仁、大麥等,以及青菜類、水果類和堅果種子類,都富含膳食纖維,至於奶、蛋及魚、肉等動物類只有細胞膜沒有細胞壁,所以是不含有膳食纖維的。如何在三餐中多攝取膳食纖維?需注意幾個原則如下:
一、每百公克的食物中含有兩公克以上的膳食纖維,都算是高纖維的食物,可多吃。
二、選擇比較容易吃到、但熱量又不會造成負擔的食物。例如牛蒡每百克有6.7克膳食纖維,容易吃到百克而且熱量低。另外像果乾因為是脫水製成,所以膳食纖維含量也很高;例如柿餅每百克有11.8克、醃漬桃子有7.3克、葡萄乾有5.9克。而乾山粉圓每百克含57.9克、冷凍芋頭每百克有5.7克。主食類的薏仁每百克有16.9克、大麥有15.3克、小麥有12克,糙米有3.3克等(可參考食物膳食纖維含量表)。
三、三餐不定量、不定時且偏食者,很難攝取到足量的膳食纖維,所以最好要三餐定時定量,並且搭配含膳食纖維高的食物。
四、對於蔬果的飲食建議,一般建議三蔬二果,而更進一步的建議則是「蔬果五七九」,即小孩五份、女性七份、男性九份,而其中蔬菜要多於水果,如女性應要四蔬三果、男性宜五蔬四果,因為一份蔬菜約含有3到4克的纖維量,而一份水果頂多是2克的纖維量;即使血糖高,還是建議每天要吃水果,因為水果含有類黃酮等許多抗氧化成份等營養素,是其他食物無法提供的,唯需適度控制份量。
膳食纖維三餐都應攝取

「我早餐來不及吃了,午餐便當蔬菜又很少,膳食纖維可以集中在晚餐吃嗎?」把一天的膳食纖維量建議攝取量集中在一餐吃,理論上沒問題,不過膳食纖維的體積大,實際上很難集中一餐中吃到足夠的量,所以最好平均三餐來攝取
早餐是一般人認為最難吃到膳食纖維的,一般人的習慣常是麵包配牛奶,這樣的組合很難含有纖維,建議可以改成喝薏仁漿或是糙米漿,或是全麥土司麵包搭配萵苣菜等;如果喜歡搭配蔬果汁,則要提醒店家不要去渣,或是到便利超商買即食蔬菜;例如生菜沙拉或青菜棒。
纖維粉不能完全取代蔬果澱粉類
近年來市面上有很多標榜有助控制體重的纖維粉;例如車前子、奇亞籽,是不是真的有助於體內環保或是體重控制?確實車前子和奇亞籽等纖維粉製品的纖維含量很高,如果每天從正常食物的攝取不足,偶爾以這些纖維粉來補充也不無小補,但是要注意的是,因為纖維粉本身並不是很好吃,所以製品可能會有添加香精、糖加工成份來增加它的風味,所以建議還是從平時天然食物蔬果及全穀根莖類食物來攝取,因為新鮮蔬果不只含有纖維,還有許多維生素及抗氧化成份,是纖維粉無法提供的。
這樣吃,膳食纖維才會夠!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5到35克
◎三餐主食改吃雜糧,可吃到8克到12克的膳食纖維。
說明:
三餐中至少有一餐改為全穀根莖類等雜糧。100克的糙米或大麥、燕麥約可以煮成一碗半的量,大約可以吃到8克到12克的膳食纖維。
◎每餐至少要吃半碗蔬菜,就可攝取8克到12克的膳食纖維。
說明:
半碗蔬菜為一份,一天吃至少三份,就可以攝取8克到12克的膳食纖維。
◎每天吃二到三份的水果,可攝取6克到12克的膳食纖維。
說明:
一份水果約是一個網球大小水果或是切塊水果八分滿碗。

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圖解分析尿糖產生的原因與疾病

 By 

臨床真實的案例情形
曾經有患者發現尿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很高於門診就醫的時候,因為醫生直接當做是糖尿病治療,所以直接開立降血糖藥物,結果沒想到,患者拿藥回去吃之後,竟然發生低血糖的症狀,這是真實記載於醫療期刊的真實醫療案例[註1]。
糖尿病就會有尿糖嗎?
尿液中有糖,或者尿糖、糖尿的英文叫『glycosuria』。
曾經有人調查研究,糖尿病患者有尿糖 (glycosuria)的比例有多少。
有研究指出,在糖尿病患者中,有尿糖的比例約1~2%[註2]。
不過這些研究都是在,還沒有使用尿液排糖藥物(SGLT2i)的時代之前。
目前的臨床上,因為使用尿液排糖藥物(SGLT2i)已經越來越多,相信未來這個比例會更高。
但是這些研究告訴了我們一個事實就是,糖尿病的患者不會每一個人都有尿糖。
有醫學研究,分析比較利用『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及『尿糖』來比較糖尿病篩檢的成效跟精準度如何,結果發現,利用尿糖來當作糖尿病篩檢,會比利用空腹血糖或糖化血色素來得差。。
所以如果要等到健康檢查驗出有尿糖或是家中馬桶會吸引很多螞蟻後,才來篩檢預防糖尿病的話,可能會有很多應該篩檢預防的人會沒有篩檢到。
所以要記得,不要等到有尿糖的症狀,才要來篩檢預防糖尿病。
葡萄糖在腎臟的吸收
腎臟是由腎元(nephron)所組成,主要的功能為排除廢棄物、形成尿液。
血液中的廢棄物或電解質,在腎元(nephron)中,從血液過濾到腎絲球,再過濾到近曲小管,然後再一路匯集到集尿管中形成尿液。
血液中的葡萄糖會經過腎臟的腎絲球,過濾到腎小管去。
大部份的葡萄糖都會在近曲小管(Proximal convoluted tubule, PCT)被吸收。
但是即使是正常人,尿液中還是會有少許的葡萄糖,只是通常濃度會小於25 mg/dl[註4]。
所以如果驗出來的尿糖大於25 mg/dl的話,我們才會覺得是可能是病理性的尿糖。

經由以上的圖解說明背後的生理說,
不難理解病理性的尿糖
不外乎可能來自於血液中的葡萄糖過量,超過腎臟近曲小管可以吸收的範圍。(例如:糖尿病)或者是腎臟近曲小管的吸收能力發生問題
例如:范可尼氏症候群(Fanconi syndrome)、懷孕、家族性腎性糖尿(Familial renal glycosuria, FRG)、急性腎小管損傷(acute tubular injury)。
血漿中的葡萄糖濃度與尿糖
血漿中的葡萄糖濃度要多高才會造成尿糖呢?
通常血漿中的葡萄糖濃度會高到造成尿糖的閾值約是180 mg/dl
但是這個數值是因人而異的,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的閾值,從不到100mg/dl到300 mg/dl都有可能
所以有的糖尿病患者可能要到血糖更高,更嚴重了,才會有尿糖的症狀。
也有的患者血糖只是稍高,就有尿糖的症狀。
所以有尿糖症狀,也不能直覺地反射性地說,患者的血糖一定很高。

懷孕婦女有尿糖會是妊娠糖尿病嗎?


有些孕婦做尿液檢測的時候,看到有尿糖報告有陽性反應就很緊張。
有人會擔心到不敢吃東西,因為害怕自己已經有的糖尿病或者是有妊娠糖尿病,更嚴重的人,甚至會失眠睡不著覺。
一般懷孕的婦女,生理性尿糖的比例可能會比一般人高,目前推測是因為腎絲球的過慮率在懷孕的時候有上升的關係,連帶地生理性尿糖發現的機會可能會比較高。
但是孕婦有尿糖,會不會是有妊娠糖尿病呢?
因為孕婦可能會有妊娠糖尿病的問題,有幾篇研究也在研究孕婦尿糖跟妊娠糖尿病的關聯性如何。
目前大部份的研究顯示,孕婦是否有尿糖,無法很有效地幫我們預測出孕婦是否有妊娠糖尿病[註7]。
因為很多有尿糖的孕婦,後來檢測都沒有妊娠糖尿病。
所以孕婦若是發現有尿糖,千萬先別自己嚇自己,
反而是要記得找專業醫師幫你評估尿糖的原因。
尿糖的可能原因
會產生尿糖的疾病跟原因,其實不只有糖尿病,
所以如果因為有尿糖就直接開立糖尿病藥物,就會有可能造成誤診,甚至給患者開立不需要開立的糖尿病藥物。
可能造成尿糖的疾病跟原因
主要有糖尿病、腎病症侯群、泌尿道系統感染[註5]、范可尼氏症候群(Fanconi syndrome),以及使用ACEI類藥物或是SGLT2i藥物,或者是使用化療藥物 。
另外環境毒物的曝露或是飲酒過量也會造成尿糖
[註6]。
范可尼氏症候群(Fanconi syndrome)除了會造成尿糖外,還會有脫水酸中毒的症狀。
小孩、兒童大多跟遺傳有關,而成人大多是後天因素造成的
糖尿病藥物中的SGLT2抑制劑(SGLT2i),因為會抑制腎臟近端腎小管上的「鈉-葡萄糖共同轉運蛋白2所以過濾到近曲小管的葡萄糖就不會回收血液,所以會形成尿糖。
目前台灣有的SGLT2抑制劑有Dapagliflozin(Forxiga)、Empagliflozin(Jardiance)、以及Canagliflozin。
要鑑別診斷是哪種疾病或藥物造成的,需要了解過去病史、藥物使用歷史以及適當的理學檢查、抽血及尿液檢驗。
像是急性腎盂腎炎(Acute Pyelonephritis)的患者,可能會有發燒、膿尿(pyuria)、和腰部敲痛(knocking tenderness)的症狀。
所以除了血液、尿液以及影像的檢查外,理學檢查可以注意患者是否有發燒,是否有腰部敲痛(knocking tenderness)的症狀。
當然急性腎盂腎炎(Acute Pyelonephritis)不一定那麼好診斷,但是多做一點理學檢查跟問診還是有助於更精確的診斷分析尿糖的原因。
總結:
有尿糖不等於有糖尿病。
孕婦有尿糖,也不等於有妊娠糖尿病。
尿糖的原因有很多種,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有正確的診斷。

註解:

1.Renal glycosuria treated as diabetes mellitus: case report.
East Afr Med J. 1997 Nov;74(11):740-2.

2.Prevalence of Glycosuria and Diabetes Mellitus
Br Med J. 1962 Jun 2; 1(5291): 1503–1507.

3.Comparison of screening tests for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Arch Intern Med. 1993 Sep 27;153(18):2133-40.

4. Glucose Content of Normal Urine
Br Med J. 1965 May 8; 1(5444): 1209–1214.

5.Transient renal glycosuria in a patient with acute pyelonephritis
Intern Med. 2001 Jun;40(6):519-21.


6.Induction of transient proteinuria, hematuria, and glucosuria by ethanol consumption in Japanese alcoholics.

Nephron. 1999;82(3):246-53.


7.The usefulness of glycosuria and the influence of maternal blood pressure in screening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04 Apr 15;113(2):145-8.



作者


鹿港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
莊武龍醫師